楊浩康 - Skin Health 皮膚健康資訊

楊浩康 - Skin Health 皮膚健康資訊

坊間常提及的生蛇(帶狀皰疹)是甚麼? - 由楊浩康(Yeung Ho Hong)醫生講解

楊浩康--坊間常提及的生蛇是甚麼? - 帶狀皰疹

帶狀皰疹,俗稱「生蛇」,是一種由水痘病毒(varicella-zoster virus, VZV)復發所導致的疾病。當我們年幼時患上水痘後,病毒會潛伏在背根神經節內,隨著年齡增長或免疫力下降(例如因慢性疾病、壓力增大或服用免疫抑制劑),病毒有可能被激活,沿著神經分布引發局部炎症反應。這就是帶狀皰疹的發病機制,也是「生蛇」這一名稱的由來,形象地描述了病毒在神經中「活躍生長」的情形。

帶狀皰疹的臨床表現多樣,通常患者在發病前會先出現局部神經痛,如同被針刺般的疼痛,這一階段可以持續幾天。隨後,沿著單側身體的神經皮節出現紅疹、小水泡,這些水泡排列成帶狀分布,常見於背部、腰側,但也可能影響到頭部或四肢。當水泡破裂結痂後,皮膚逐漸癒合,但在治癒過程中可能會遺留色素沉澱或細小疤痕,甚至出現長期的神經性疼痛(後遺神經痛),這是帶狀皰疹最令人煩惱的併發症之一。

治療帶狀皰疹的黃金時間通常是在發病後的前三天。若能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,可有效縮短病程,減少後遺神經痛與其他並發症的發生率。抗病毒治療常與止痛藥以及局部護理配合使用,旨在緩解疼痛、促進皮膚癒合。一般而言,帶狀皰疹的皮膚病變在兩至三星期內逐漸消退,但後遺神經痛可能持續數星期、數月或甚至數年,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。

此外,帶狀皰疹還可能引起嚴重的後遺症。若病變涉及眼睛,稱作帶狀皰疹眼炎,可能導致視力損害;而若病毒影響內耳,則有可能引致聽力下降。這些併發症在臨床上均需及時診治,以防止不可逆的損失。由於帶狀皰疹屬於病毒性疾病,其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,因此50歲或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別需要注意防範此病。

為了降低帶狀皰疹的發病風險,醫學界已推出帶狀皰疹疫苗。對於50歲以上或存在免疫功能下降風險的人士,接種疫苗可顯著降低病毒再活化的機會,從而減少帶狀皰疹及其併發症的發生。疫苗接種已被世界多個國家納入公共衛生防護措施之中,對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。

總結來說,帶狀皰疹(生蛇)是水痘病毒在人體內潛伏多年後,因免疫功能下降而再次活躍所引起的病毒性皮膚病。它通常先以神經痛開始,隨後沿著神經皮節出現帶狀紅疹、水泡,最終可能留下疤痕或持續性的神經痛。儘早的抗病毒治療以及適當的止痛措施對預防後遺症至關重要,而對於中老年人則應考慮疫苗接種以降低發病風險。面對這種常見且可能引起嚴重不適的疾病,了解其發病機制和治療方法,有助於我們及時應對,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。

↑ Back to top